漯河张如意:“棋”乐无穷五十载

2024年12月22日,在市职工棋院,象棋爱好者张如意和李跃峰在棋盘上排兵布阵。他俩时而凝眉沉思,时而果断落子。棋盘之上兵来卒往、炮飞马跳,奇招频现,让棋友们直呼过瘾。
“张如意下棋敢于搏杀、善使炮局。在象棋大战中多次以凌厉之势攻杀。”一旁观战的市象棋协会会长陈春峰说,前不久,在全国业余棋王赛河南赛区漯河冠凤农牧杯象棋大赛暨漯河市老年象棋大赛上,张如意面对众多省内外高手,就是凭一股拼劲,最终获老年组冠军。
今年58岁的张如意是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邓襄镇后安村人,八九岁时他就爱看村里的老人下棋,看得多了,慢慢地也懂得一些下棋知识。张如意初中毕业后在家种地,农活儿不忙时,他走南闯北打零工。不管到哪儿,他都会抽空儿看别人下棋,然后自己回去钻研、学习。
2000年,34岁的张如意信心满满地到市文化宫参加全市象棋比赛。但是,第一局对弈就败北了。下了这么多年象棋,为什么差距这么大?他虚心请教在旁观战的高手,寻找原因。“下象棋光凭热爱和激情是不行的,得按路数走。你得多看有关象棋的书。”得到答案,张如意连声道谢后直奔书店。
“我入手的第一本书是中国象棋大师黄少龙编著的《马炮争雄》。该书系统介绍了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是象棋爱好者学习这种布局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张如意说。当时他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生活的重担都落在他一人身上。于是,他白天打工挣钱,晚上看书学习。在维持家庭开销之余,他会购买一些关于象棋方面的书籍。他爱书,但不迷信于书。一些棋局经过拆解分析,他发现书上的行棋之法并不完全适合每场实战。“比赛的临场经验、选手的顽强精神很重要。要敢于亮剑,不能保守。”张如意说。
一次到云南打工,得知当地高手“王眼镜”棋艺高超,张如意便一心想与其一较高低。结果因为经验不足,“王眼镜”让他双马,他还是输了。他苦思冥想后,最终寻得破解之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的一次对弈,他终于赢了“王眼镜”。一次,他找到当地一家企业的象棋冠军比试,但被婉拒。后来,他再三恳求,终于与其对弈,但遭遇惨败。知耻而后勇。几个月后他的棋艺大增,再次交手终于获胜。在与高手的多次交流中,张如意逐渐悟出象棋蕴含的哲理:世事如棋局局新。下棋唯有宠辱不惊,方能应变自如。
“2000年到2009年这十年里,我不断看书学习、找高手对弈。”张如意说,这十年里,他丰富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棋艺日益精进。
2010年至2019年,张如意与棋友参加省、市象棋类的个人赛、团体赛,逐渐开阔了眼界,屡获大奖,成为我市象棋爱好者中的佼佼者。
“在又一个十年里,我不但多次拿到了好名次,还见证了咱漯河业余象棋的跨越式发展。”张如意说,2010年,当时漯河的业余象棋水平位居全省中下游,到2019年已稳居第一方阵。原因有两点:一是2010年前后,我市开办了多家棋院,培养了许多爱好象棋的孩子。到2019年,这群孩子逐渐崭露头角。二是这些年各级象棋赛事越来越多,给棋手提供了以赛代练的平台。
2020年,张如意考取了象棋项目二级裁判员资格证。2018年和2024年,张如意连续两届当选市象棋协会副会长。在他看来,我市很多年轻的象棋爱好者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且在各项赛事中取得不俗战绩。作为一名曾经在棋盘驰骋多年的老将,他很骄傲和自豪。他更愿意退居幕后,帮一帮、带一带,让更多年轻象棋爱好者参加对外交流活动和省、市的一些大赛,推动我市象棋事业蓬勃发展。
文/图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 震
校对 王 培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