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为老人托起幸福晚年

“这个助浴服务真不错。助浴车里设施齐全,保暖性很好。今天家里的两位老人都体验了,非常满意。我们以后再也不用为老人洗澡的事情发愁了。”1月9日,在源汇区顺河街街道东大街社区,市民杨女士高兴地说。
记者在助浴车内看到,工作人员将车内温度设定在27℃。随后,工作人员将车上的升降板缓缓落下,搀扶着老人刘兰香走进助浴车。助浴前,志愿者为老人测量了体温、血压、心率、血糖等,确保老人的身体状况适合沐浴。
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解决社区失能、半失能老人在家洗澡“搬不动、洗不来”的问题,缓解家庭的照护压力,最大限度确保老人的身体舒适以及晚年尊严,市民政局启动专业助浴服务项目,依托民政系统国有投资公司——漯河市康养投生活服务公司通过先进的助浴设备和专业的洗浴技术,为本市老人提供助浴服务,为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安全舒适的洗浴、泡澡、修剪指甲、理发等服务,让老人清清爽爽、安度晚年。
“前期,我们通过助浴车上街宣传、发放助浴券、在人流量密集点发放宣传页,以及与社区联合开展公益活动等方式,让更多居民了解助浴服务,让所有具备免费助浴条件的老人可以享受民政公益服务。”该工作人员说,该项目2024年实施以来,已为5000多位老人提供了免费助浴服务,为2000多位老人提供了上门评估、免费身体监测等服务。
为加快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满足农村老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我市已有30家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让群众在更多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实惠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月10日中午,在郾城区裴城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护理人员正忙着把热腾腾的馒头、红薯和香气扑鼻的炖菜挨个房间给老人送去。老人们端着热乎乎的午餐,直夸这里服务好。
“这里的饭菜每天不重样,符合老年人的口味。天冷或者不方便出门的时候,工作人员直接把饭菜送到房间。我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老人杨志廷说。
据了解,裴城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占地约33亩,总建筑面积8230平方米,规划床位254张,入住118人,被评为漯河市“三星级养老机构”。
裴城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秉持国企养老“政治属性、企业使命”的服务理念,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的转型升级。一方面,推行河南康养集团的国企养老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精准服务匹配;另一方面,拓展服务边界,创新服务模式和多元化经营方式,为周边长者提供为老服务。
“在运营过程中,我们转变了传统的养老经营理念,在服务好特困集中供养对象的基础上,为社会上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为老服务。同时,实施居家上门服务、老年助餐服务、老年大学等多种养老服务项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多元化经营方式,各养老服务中心不再单一依靠政府补助运营,减轻了民政负担,实现了敬老院转型的规范化管理和可持续性发展。
据了解,仅2024年,我市推动完成19家乡镇敬老院转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期间转型任务,2023—2024年转型任务完成率居全省第一。
“我们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协调省民政厅及时下达每家乡镇敬老院50万元转型专项资金,指导各县区尽快落地落实。对率先完成转型任务的乡镇敬老院奖励20万元市级奖补资金,以点带面,调动各乡镇敬老院转型的积极性。”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方高峰告诉记者,市民政局坚持公办属性,通过新建、改(扩)建,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公建公营、公建民营、公建国营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其中,舞阳县委托两家社会专业机构对全县14家乡镇敬老院进行社会化连锁运营,目前已经全部实现转型。转型后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满足本区域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以高龄、失能、独居老人为重点,面向全社会开放收住,向周边老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晓晓
校对 王 培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