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三区联动发展” 奋力谱写“挑大梁、作贡献、走前列”崭新篇章 ——访舞阳县委书记王彦民

“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科学绘制了2025年各项工作的路线图和施工图,为舞阳县发展提供了遵循、明确了路径。”日前,舞阳县委书记王彦民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舞阳县将深入贯彻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稳住基本盘、创造增长点、主动挑大梁”主题主线,加快推进“三区联动发展”,全力以赴抓项目、稳增长、育动能、促提升,持续保持“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良好势头,努力在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实践中“挑大梁、作贡献、走前列”。
稳住基本盘,蓄积跨越发展新动能。积极转方式、调结构、提质效,全力推动主导产业变革性转型,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三区联动发展”,在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建设方面,按照“一体引领转型、两翼配套支撑”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传统盐化工产业转型发展,全力构建链条完备、聚集成势的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在大健康产业特色发展区建设方面,坚持“食药同源”“食药融合”理念,持续推动生物医药、健康食品两大板块提质增效;在贾湖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方面,统筹推进贾湖农文旅融合示范带“六大板块”建设(“一湖两村”、贾湖遗址公园、贾湖田园综合体、北舞渡古镇、北舞渡胡辣汤产业园、沙河复航工程舞阳港区)。尤其是聚焦胡辣汤“小美食”变“大产业”,持续深化与中原食品实验室的合作,加快推动胡辣汤品牌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大力开展骨干企业培育,持续深化“一转带三化”行动,深入实施“倍增工程”、亿元企业培育工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等,持续推动“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推动“老树发新芽”,实现“新芽成大树”。持续抓好项目建设,深入论证谋划的365个、总投资1696亿元的重大项目,细化形成今年确定能实施的项目清单;瞄准国内外行业龙头,综合采取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开展精准招商,依托五大驻外招商服务中心开展“双招双推”;坚持领导精力、土地指标、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用好“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推动签约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快建设、建成项目早达效。
创造增长点,厚植提质发展新优势。持续聚焦全市“六个增长点、十大增长领域”,结合舞阳实际进行精准挖潜,充分释放新一轮发展潜力。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同步抓。扎实开展“服务业专项培育”行动,引导制造业企业培育发展具有独立法人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豫桂东盟物贸加工产业园,推动脱颖、金智、金诚、巨象等物流企业扩规增效、金路物流回迁落地。坚持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步抓。紧跟节庆消费趋势,开展各类主题消费活动,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消费,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培育壮大养老、健康、托幼、家政等消费业态,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会展经济、临港经济。坚持城市消费和乡村消费同步抓。全面打通“吃住行、游购娱”,办好“贾湖杯”足球邀请赛、第二届“贾湖笛韵九千年”吹管乐展演周、第三十七届民间艺术大赛等文旅体活动,推动舞阳农民画、贾湖元素文创产品进景区、进展会、进商圈,全县接待旅游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增长同比20%以上。持续推进县域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拓宽农产品产销渠道,优化消费品下乡网络布局,引导各类消费向农村延伸。坚持传统消费和新型消费同步抓。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质效,鼓励万德隆、迎客来、新大新等商超开展促销活动,集结贾湖酒、胡辣汤、回锅肉等“老字号”打造新业态,持续赋能消费升级;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依托华云智谷、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做大做强网红经济、直播经济、流量经济。
主动挑大梁,谱写“三强三美”新篇章。围绕“聚焦高质量、奋勇争第一”工作目标,坚决挑起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梁,以舞阳发展之“进”支撑全市发展之“快”。在创新引领上挑大梁。加快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一体推进、协同建设,全力推动“两院六中心”创新矩阵建设,建成投用金海氟硅新材料研究院并积极争创省级技术研发实验室,全面启动胡辣汤生产研发中心、食用菌多肽萃取研发中心、肉羊养殖研发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顶天立地”创新体系。在城市建设上挑大梁。以高水平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统筹处理好城市建设“十大关系”,做足规划、更新、管理“三篇文章”,推进实施“七大行动”,启动高铁片区建设,高标准建成投用“十大社区”,加快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持续打好空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组合拳,让舞阳城区变得宜居宜业、更美更靓。在乡村振兴上挑大梁。坚决扛稳粮食大县责任担当,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玉米密植调控技术、小麦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的推广力度,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总产保持在60万吨以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推进马村食用菌园区升级改造、万只种羊场、花生育种基地等农业产业化项目,争创国家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推广优质高油酸花生、羊肚菌、赤松茸、中豫肉羊等高端新品种,推动烟叶、生姜、螃蟹、生猪、麦椒套等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为民造福上挑大梁。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促进充分就业,提升教育质量,发展健康事业,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兜底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守牢底线上挑大梁。增强主动排雷意识,常态化开展清“五高”工作,积极推进危化领域安全风险管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确保本质安全;强化基层治理,大力推行社会矛盾联动调处化解“4 4”工作机制,实现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震
通讯员 郭小博
校对 刘亚杰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