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向“新”突破 以“质”谋变

向“新”突破 以“质”谋变
漯河市加速塑造食品产业发展新优势
“刚出口泰国曼谷一家食品公司一条价值400万元的魔芋爽自动生产线,现在公司技术工人正在泰国曼谷工厂帮忙安装调试。”1月16日上午,漯河恒丰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丰机械)智能化车间,公司董事长黄安芳告诉记者,这两天公司接到国内外多家企业的生产订单,实现了开门红。
恒丰机械产品实现“出海”,是我市食品产业向“新”突破、以“质”谋变的一个缩影。
2024年以来,我市食品产业在新质生产力先导下,“增速”“增值”“增新”均实现了新突破——
增速上,2024年前三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4.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
增值上,正大全产业链、利通超高压流体、益恒源塔格糖等53个已投产及拟投产项目,预计全年新增产值175亿元;全市重点企业2025年预计新增产值70亿元;新入规的160家“小升规”企业,预计全年新增产值30亿元。谋划的卫龙绿色食品产业园项目、河南盐津铺子“一基地两中心”项目等204个可实施工业项目(含技改项目70个),预计总投资2513亿元。
增新上,中原食品实验室持续加强成果转化,氟硅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利通液压超高压流体研究院等投入运营,宠物食品产业快速成长,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金融创新加快融合发展。“一转带三化”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应用。
“什么样的草莓每斤价格能卖到268元,还在万达等连锁商超上市?”近日,河南安迈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植保事业部研发总监郭洋涛博士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一条消息,迅速引起网友热议。
“这是我们在郾城区新店镇用益生菌生物肥种植的草莓,无化肥农药、无虫害、无抗生素、无激素,口感新鲜。”郭洋涛一一回复,还晒出几张新采摘的草莓照片。
2024年12月4日,省工信厅公布了第四批全省15家省产业研究院名单。我市的河南省功能性益生菌食品产业研究院、河南省特种鞋靴产业研究院入选,实现我市“零的突破”,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围绕建设“优势再造、形神兼备”的现代化食品名城目标,我市发挥资源优势,聚焦食品产业如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创新思维赋能产业跃升,不断塑造食品产业发展新优势,巩固我市全面领先、持续领先的发展态势。
项目谋新。近两年谋划建设的“三个五百亿”项目已初见成效。双汇第三工业园日产10万份团餐,待模式成熟后,迅速向全国30个生产基地推广,以资源换市场,助力双汇向千亿级规模迈进;优德中大大健康产业园项目利用优德市场营销网络优势,快速开拓市场,实现技术复制推广;国际食品产业园与中原食品实验室协同创新,吸引集聚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打造郑许漯食品产业带核心区。
链群更新。聚焦“营养健康、食药同源、未来食品”三大主攻方向,统筹抓好食品产业六大重点产业链做大做强。全面切入营养健康赛道,重点围绕肉制品、面制品、休闲食品三大优势领域创新升级,开展风味和营养健康双导向研究,推出减盐、减油、减糖和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三减三健”营养健康食品。大力发展食药同源产业,以中大恒源、大树食品、玛士撒拉、汇平食品等重点企业为载体,积极研发代糖、膳食营养补充剂等功能食品和食药同源特殊食品,打造一批高品质爆品。抢滩布局未来食品产业,依托中原食品实验室开展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拓展蛋白获取方式,探索更加高效、绿色、可持续的食品生产模式。
业态焕新。加快“一转带三化”步伐,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以双汇发展、卫龙美味等产业链“头雁企业”为龙头,以联泰、统一等骨干企业为示范,以规上企业为主体,“一链一策”“一企一策”开展数字化诊断,分级推动食品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全市237家规上食品制造企业全覆盖。
企业出新。目前,我市68家“专精特新”企业中,食品企业仅有10家。下一步,我市将分级建立食品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库,推动实施企业家素养提升工程,组建专家服务团队,依托中原食品实验室开展研发、中试,对刚进入细分市场、有一定潜力的初创型企业,提供全成长周期pg女王夺宝的服务支持,解决不同发展阶段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健全梯次培育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发挥龙头企业“链主”的领军作用,布局建设一批面向食品“专精特新”企业的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加快构建“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多点发力”的优势食品企业矩阵。
载体创新。聚焦创新型示范园区建设,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等团队深度对接,对照“九条标准”抓好改造提升,依托产业集聚、资源配套优势,借鉴杭州总部经济“星级培育”“招大引强”“杭商回家”三大计划,细化总部经济奖励政策,推动承接总部企业落地。聚焦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龙头,引领带动双汇发展、微康生物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大恒源、微康生物创建省级产业研究院,支持双汇发展、南街村、中大恒源、御江食品、微康生物5家企业和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两所高校创建省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确保6条市级食品重点产业链均建设嫁接1个国家级或省级创新平台。同时,突出抓好“顶天”科技研发和“立地”成果转化两个端口,组织首席服务官收集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清单,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探索“定制化科研”模式,推动以市场为导向、自下而上的创新组织模式转变。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甫
校对 刘亚杰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