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春霞:注重“四个度” 学会深阅读

开栏的话: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醉心于读书的“悦”读者。他们或善于阅读,总是能在读书中发现好的书籍或总结出好的读书方法,让自己成为智慧且内心丰富的人;他们或推广阅读,通过多种渠道、形式和载体向公众传播阅读理念、给予阅读指导,提升他人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本期起,本报开设《“悦”读者谈读书》专栏,采访我市一些深耕于阅读领域的专家、学者,推荐阅读书目、介绍读书方法、分享读书心得等。敬请关注。
近年来,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们读书了,可为孩子选书却成为一大难题。寒假又到了,该如何给孩子选择合适的书及如何深入阅读呢?近日,记者采访了郾城区教师发展培训中心主任卢春霞。

选品位高的书
“孩子们处在成长阶段,无论从应试的角度还是成长的角度,都应该选择一些品位高、文质兼美又有深度的作品。”卢春霞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给孩子推荐的书目共分为四类——文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和艺术。家长不妨也按照这样的类别为孩子选书。这样选的书比较全面,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有帮助。
古今中外名著读起来似乎有些难,那是因为方法不得当的原因。只要方法得当,孩子是可以读懂的。当然,名著读起来肯定是比那些漫画和故事书难,可这恰恰能培养孩子深入阅读、专注阅读的能力和习惯,也就是培养孩子“啃书”的能力。
读书要注重“四个度”
“很多成人可能会认为,只要孩子坚持看书、爱看书,读书能力就一定非常强,其实未必,因为读书能力也是有衡量标准的。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一定要注重读书的‘四个度’。”卢春霞说。
读书的速度。按照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段都有自己的读书速度,三四年级要求每分钟300字左右,五六年级要求每分钟500字左右。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要关注学生的读书速度,同样,孩子在家读书时,家长也要适当引导。
读书的深度。孩子读书很容易陷入有趣的故事中,可这样只是浅层次阅读,只有深层次阅读才能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孩子读一本书,除了要关注内容外,还要关注写作方法、书中包含的各类知识、主题思想等。
读书的广度。处于成长期的孩子,读书时要尽量涉猎广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精读,自己喜欢的书精读,不喜欢的书也要翻看,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就如同吃饭一样,要营养均衡。
读书的角度。读书过程中要思考,而不是把一堆知识或者信息装进脑子里就行了。读进去的是知识,是信息,而读出来的是认知,是思考。只有这样,书才会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因此,读书时要学会从多角度思考,看到不同的观点。
卢春霞说,读书的“四个度”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要靠专业的训练得来。读书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都需要通过训练才能达到“无他,惟手熟尔”的境界。
让阅读滋养生命
“读书的意义在于滋养生命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或者信息,因此要引导孩子们深度阅读,让阅读真正起到滋养生命的作用。”卢春霞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读书,家长、老师也都知道孩子多读书的益处很多,可如果缺乏适当的引领,孩子的读书就会仅仅停留在故事层面。
读完一本书,如果我们问孩子读到了什么,很多孩子都会大致为我们讲述书中故事。部编教材中有不少关于读书的栏目,也提倡孩子们读整本书。
更深层次的阅读是研究性阅读。孩子们在读书时会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围绕自己喜欢的内容做深入阅读或者拓展性阅读,阅读就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让孩子通过阅读学习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培养研究力和思考力,以及知识整合的能力。
深层次的阅读应该是基于儿童成长的阅读,孩子通过阅读明确自己的一生该怎么样度过。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人生经验,提升孩子对社会、对生活的认知等,真正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带着思考去阅读
卢春霞说,阅读有不同的目的:获得人生体验、提升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等。带着不同目的读书时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只有坚持有指向的阅读,阅读深度才会有效提升。
提升阅读速度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书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浏览、跳读、精读、检索等。提升阅读深度需要孩子在读书之前明确读书任务,带着思考去阅读。拓宽阅读广度要求孩子阅读书籍的种类要丰富,文学、历史、人文社科、科学、艺术等都要有。当然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有重点选择,但不能仅仅只读一个类型的书。
卢春霞,郾城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省学科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国培专家库专家,河南省终身学习百姓之星,高级阅读指导师、家庭成长服务师。她著有《少年读资治通鉴》《家庭教育访谈录》,多次受邀到焦作、信阳、商丘、周口、许昌、济源等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思盈
实习生 曹尔格
校对 刘亚杰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