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以“质”图强——召陵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纪实

双汇第三工业园,以中央厨房、生产预制菜肴等为主,采用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生产线,打造全新业态,仅团餐一项能带动全市二十多种农副产品年销售1.6万吨,实现定向种植、绿色种植,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漯河市欧麦食品有限公司以互联网思维、跨界融合理念,敏锐捕捉市场需求,产品网络销售火爆,成为2023年抖音电商食品生鲜行业年度新锐商家;
…………
企业车间,制造设备插上数字化翅膀,释放出“智造”新动能;产业园区,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推进,打造绿色智能产业链。在召陵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生产一线,随时可以感受竞逐新质生产力的脉动。
按照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召陵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锚定“高端食品产业集聚区、电商物流产业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定位,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全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向“新”而行、以“质”逐远,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
“新”的关键在于创新驱动,“质”的锚点在于高质量发展。
围绕绿色食品、装备制造、电商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召陵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聚焦省市重点项目、“三个一批”项目、“三个五百亿”项目等,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围绕创新驱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进行筛选、挖潜,提升项目的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保障“三个一批”项目滚动实施、接续发力。
围绕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支持企业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强与中原食品实验室对接,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科技支撑。积极培育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省级企业创新中心。
目前,召陵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已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省级瞪羚企业2家,“四上”企业达到84家,有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国家级创新型中小企业60家、省部级以上“两心一室”创新平台18家。
以绿色发展助推可持续发展
正宇电气获批“省级绿色工厂”,该开发区获批“省级绿色工业园区”……2024年以来,召陵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捷报频传。
该开发区以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为方向,坚持把技术改造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抓好现有企业技改升级、产能释放、提质增效,引导企业推进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节能技术改造,引导际华3515、红黄蓝电子等企业围绕无害化、节能、环保、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加快绿色产品设计研发,实现更加高效、绿色、可持续的发展。
招商选资中,“绿色低碳”已成为召陵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考量企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园区建设上,使用新能源、环保材料,积极采取减排措施。环境监管上,推动园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产业升级和重大项目招引。
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支持企业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能力,优肯液压、华生维克2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定。
亿博科技建成省级智能工厂,际华三五一五、红黄蓝电子、森帆工贸3家企业建成省级智能车间。
支持中誉宠物建设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际华三五一五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场景的应用。
…………
一个个产业数字化的成功实践,是召陵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数字赋能”的生动诠释。
该开发区把数字化转型战略细化为一条条务实举措,健全数字化转型工作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加快产业链群数字化进程,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实施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招。
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专家组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对规模以上企业开展全方位、全链条的“把脉问诊”,并根据“诊断结果”,“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
指导产业链头部企业开展“智改数转”,聚焦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pg女王夺宝的售后服务等环节建设智能应用场景,加强数字化转型标杆培育。其中,亿博科技成功申报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
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新质生产力
召陵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要素紧跟重点保”的原则,聚焦土地保障有力、资金保障有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落实分包责任,坚持“无事不扰、有事必应、事必有果”原则,协助企业解决用水、用电、用工、融资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落实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 工作专班”制度,实行重点项目科级干部分包,统筹协调、动态调度,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开展项目服务管理工作,组织、协调召开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现场沟通协调会等,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以“清廉监督”平台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提升其服务本领,扎实开展企业服务管理工作。指导园区企业用好“召陵清廉监督”平台,严格落实入企执法程序要求,营造风清气正的执法环境和一流的营商环境。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甫
通讯员 刘 琼
校对 刘亚杰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