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被授予“中部冷链物流示范基地”称号

众联冷链物流产业园仓储产品出入库。 赵梦衍 摄
12月13日,第18届全国冷链产业年会在云南昆明举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被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授予“中部冷链物流示范基地”称号。这一称号的取得,有力促进了示范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高质量发展。
12月18日上午,记者在位于示范区的漯河市众联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看到,两座冷库前,车辆正在装运货品。“漯河是首个中国食品名城,冷链物流作为食品产业生态中的重要一环,也在快速迭代升级。我们对标国际高端冷库,把冷库温度从零下18摄氏度调至零下23摄氏度,更好地满足了高端客户需求。”该公司总经理韩永军告诉记者,众联冷链物流产业园一期投资2亿元,已建成4座冷库和1座常温仓库,引进了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先进设备,和伊利冰品、顺丰冷运等一批知名企业达成合作。
今年以来,示范区锚定“两区一窗口”战略定位,聚焦临港经济、冷链物流两大产业,以“九大攻坚”行动为载体,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抓招商、上项目,拼经济、促发展。
实施产业链招商。示范区坚持大员上阵、全员招商,完善“4 6 8 n”的招商架构,围绕产业链龙头企业精准制订招商图谱,锁定上下游重点企业270余家,建立“签约项目 分包领导 责任单位 推进台账”专班分包制,开展台账式、清单化精准招商。组建常态化招商小分队,深入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围绕冷链装备、冷链运输、食品加工、预制菜加工等产业,开展常态化精准招商。截至目前,园区已吸引300余家企业入驻。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围绕项目签约、开工、投产、增资,该区先后推动中科谱光、泉之农粮食物流产业园等项目签约落地,大河智链、临港大宗货物公水联运、中通临港数字分拨中心、沙颍河航道升级等项目实现开工,漯河中心港、临港铁路专用线前期工作快速推进。2024年该区谋划实施展示、交易、检验、冷链装备等产业上下游项目19个;临港经济物流运输类项目11个,综合商贸类项目3个。
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作为漯河枢纽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地,示范区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大与国内沿海口岸、66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深度合作,努力实现互联互通,加快形成“原料基地 冷链加工 区域配送 终端市场”的链式发展模式。目前,全区已集聚各类冷链企业78家,其中全国冷链百强企业5家、冷链自有运力50强企业2家;61家物流企业结算中心迁入园区,投入使用冷库35万立方米、在建库容88.6万立方米;聚集大象、恩远、翔通等星级冷链企业4家,可调配冷链运输车辆4000多辆,占全市的33%;示范区已经形成了仓储、运输、分拨、配送、加工、冷链设备制造等全产业链生态,主导产业占比达90%以上,物流企业纳税额占全区税收收入的90%。
风好帆正悬,奋进正当时。示范区将按照“枢纽经济先行区、新基建创新区、大开放重要窗口”的新定位要求,以培育枢纽经济为引领,全力构建枢纽型综合交通、枢纽型冷链、枢纽型商贸服务三大产业体系,抢抓国家新一轮政策红利机遇,以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务实的发展成效为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震
通讯员 冯艳华 赵梦衍
校对 王培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