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城镇裴城村:发挥文化优势 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郾城区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答卷。即日起,本报开设《乡村振兴 郾城故事汇》栏目,通过采访郾城区各镇有富民产业或有文化底蕴的典型村庄及致富带头人、农技人员等,讲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时代乡村振兴郾城故事,呈现广袤乡村的新气象。敬请关注。
12月23日,记者到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采访。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自然与人文共融。裴城村正以稳健的步伐迈向振兴之路。
当天下午,记者在村内看到,几名工人正在裴度伐蔡纪念馆开展施工收尾工作。“纪念馆预计还有一星期完工。我们将充分保护并好好利用村里的文化资源,将其与农村旅游业相结合,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裴城村文化推介官杨合兴说。
裴城村2012年12月17日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4月被评为河南省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2019年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2021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漯河市红色教育基地和研学基地,拥有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2处。裴城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通过挖掘乡村文化资源,让乡村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裴城村注重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全域旅游产业等,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该村将乡村文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将乡村文化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依托苏进故居和沙北县委旧址等,加快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吸引了大量游客观光旅游,促进当地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
裴城村整合本村及周边的民间艺术团体,加快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以古韵新曲艺术团为核心,带动中青年舞蹈队、夕阳红中老年军舞队及老石家唢呐队等广泛开展农村文艺活动,演出年收益超5万元。村里经常举办戏曲展演、书画展等活动,让村民感受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致力发展特色鹌鹑养殖产业,通过上级扶持资金建设1215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将厂房出租给村集体养鹌鹑。目前,该村集体年养殖存栏鹌鹑6万只,全村10家鹌鹑养殖场共存栏40余万只,大大提高了村民年收益。此外,该村依托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流转土地138亩对外承包,每年增收17万余元,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环境整治上,裴城村通过开展“六清”、治理“六乱”、“绿起来、美起来、亮起来”专项行动,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打造整洁、优美的乡村景观。
未来,裴城村将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致力挖掘自身独特资源,聚焦“五星”支部创建,深入开展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文化传承和基层治理等多方面工作,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漯河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 赢
校对 刘亚杰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