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漯河会客厅丨环卫“夫妻档”近30年的平凡坚守



一份工作干了近30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召陵区万祥街社区,有一对环卫工夫妇一直默默守护着城市的清洁。扫帚、垃圾铲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两人默契配合,在环卫领域里携手走过29载,被称为“马路天使”。他们在工作中互相扶持,在生活中互相帮助,不仅扫出了干净的城市大道,也扫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小道”。12月24日,记者采访了他们。
每天凌晨三点多,58岁的孙付平和53岁的冉翠花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穿上橙色的工作服、鞋子,驾驶着环卫三轮车,两人来到负责的路段。每隔30米,冉翠花就把垃圾扫成一堆,孙付平再用小扫帚和簸箕将垃圾倒进垃圾车里。这样的流程,他们每天都至少要重复4轮。两人同时还承担了万祥街等6条背街小巷30多个垃圾存放点的垃圾清运任务,每天六七吨的垃圾量需要他们往返十多趟。
“我们已经干了29年了,不怕累,已经习惯了。活儿总得有人干。”孙付平告诉记者,1995年他和冉翠花加入环卫队伍,先是在解放路负责路面清扫保洁,后来由于万祥街社区的垃圾无人愿意清理,孙付平和妻子商量后决定把这份工作承担起来。“俺俩年轻,别人不愿干的就由俺俩来干。”孙付平说。
万祥街社区有近千户居民,是老旧社区,街道狭窄,路坑洼不平,垃圾遍地,天热时更是蚊虫乱飞,附近居民苦不堪言。孙付平和妻子刚到这里时,面对一堆堆臭气熏天的垃圾,一时也难以忍受,但硬是咬牙坚持下来了。
既然干了就要干好。孙付平早年在部队养成的作风让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夫妇俩工作近30年来,不仅没有接到过任何投诉,还有群众给他们送来了锦旗。对孙付平夫妇来说,群众的认可就是他们最大的光荣。
“这么多年了,就他们干得最好。偶尔因为他们有事换其他人来干,俺都觉得不适应。”花园里巷的居民杨女士告诉记者,前几年孙付平常常跑到楼上帮她清运垃圾。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和病人,孙付平两口子经常上门收垃圾。
“现在的街道大大小小都很干净,看起来很漂亮。”谈起城市环境的蝶变里有自己的一份功劳,孙付平言语之中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他还表示,现在的环卫工人福利也不错,天冷的时候有棉衣、棉手套,天热的时候有水、防暑降温药品等。“我们要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咱们的城市增光添彩。”孙付平说。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晓晓
校对 刘亚杰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