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陵镇白庄村: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

女贞等绿植的叶子在细雨中更加鲜亮,思乡堂、白居易祠堂在绿树掩映下古色古香,村内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纵横交错……1月24日,记者走进召陵区召陵镇白庄村,一个环境优美的村庄赫然呈现在眼前。
“这是村里建成投用的污水处理站,现在排污管网已经覆盖了全村。”大型污水处理站前,白庄村党支部书记白海涛告诉记者,以前村民的生活污水随意乱排,村内巷道经常臭气熏天。如今,家家户户均建了排污管道,将生活污水统一排放到污水处理站。污水经过处理后,变成了可以灌溉农田的水。
走进绿植点缀、小道蜿蜒的游园,一个白色的古式建筑映入记者眼帘。“这里原来是一户村民废弃的养猪场,现在改建成了白居易祠堂。”细雨中,村民白中甫正在游园里清扫垃圾。记者跟随白中甫走进祠堂,看到白居易画像、古式书法桌等,还在墙壁的展板上看到了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介绍及其部分诗作。
近年来,白庄村按照“一个主体引领,开展四大专项行动,培育主导产业,促进村集体受益、群众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现环境优美、乡风文明,全面擦亮了“秀美白庄”幸福底色。该村先后建设游园3个、治理坑塘1处、建成农家书屋1座、投用公厕3座。
“这家门前的垃圾该清扫了。”村内巷道中,巷长代贺娜正在巡查卫生。代贺娜告诉记者,要过年了,这几天她经常在胡同转悠,发现哪家门口有垃圾了,就上门催促该户清理。
像代贺娜这样的巷长在白庄村还有14个。为破解农村卫生管理难这个顽疾,白庄村实施“网格化管理 巷长 联育联管”模式,构建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全村共建立4大网格。建立红旗引领巷长制,设立15个巷长。巷长、农户做到“三保证一自愿”,通过巷长带动,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的自觉性,把巷长纳入“联育联管”范畴,在党员发展工作中优先发展优秀巷长。
现在,白庄村的环境卫生由过去“党员干部干、群众站着看”转变为“党员干部领着干、家家户户跟着干”的良好局面。
硬化道路2500米,铺设排水管网4000米,安装路灯300盏,改造户厕率达到98%;栽植草皮1500余平方米,栽种月季、竹子等绿植2000余棵,粉刷墙体2000余平方米……随着各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白庄村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甫
校对 张伟伟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