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铺村:移民新村成为幸福家园

“村里依托羽毛特色产业,积极把羽毛加工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许多在家带孩子或者不方便外出打工的村民,在公司穿线、缠掸子,一天能挣六七十元,最多的能挣100多元。”1月11日,郾城区商桥镇申明铺村漯河市吉盛多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村党支部书记刘国兴拿着准备装箱出口的羽毛制品向记者展示。
从商桥镇政府向西行驶约10分钟就到了移民新村——申明铺村。干净的柏油路面,一排排红瓦白墙小楼,家家户户的菜园子里郁郁葱葱……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2010年8月,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358户1483口人搬迁到商桥镇申明铺村。刚搬来时,由于建设用地不足、产业体量较小,村民多在周边打工,村里发展一直没有起色。
改变从2023年开始。当时在申明铺村任村干部的刘国兴,经选举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新班子从村容村貌入手,盘活村里闲置资源,积极争取项目扶持资金,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以前,房前屋后垃圾成山。现在,房前屋后有花、有草、有树。”村民李秋红手拿扫帚清扫家门口的小路。2024年,申明铺村持续推进“四小园”建设,把房前屋后闲置的土地变成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游园等。村里成立人居环境整治攻坚队,粉刷外墙,硬化主干道,安装节能路灯、摄像头,规划停车位,挂牌一批“五美庭院”,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现。
村里美了,人也精神了。夜幕降临,文化广场上,吃过饭的村民聚在一起,手持扇子随着音乐跳广场舞。村里老人唱起了淅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锣鼓曲。每年重阳节,全村人聚在广场上包饺子。到了年底,大家热热闹闹参演“村晚”……文化生活丰富了,激发了乡村文化活力,赋能乡村振兴。
2024年12月4日,省移民办组织淅川县曲剧团在移民村举办巡回演出,把家乡戏送到了申明铺村。
“日子过得好不好,就看村民收入高不高。”刘国兴说,“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3万元,比我刚当村党支部书记那年多了10万元。”
如何带领群众致富?新一届的村“两委”班子有思路,科学绘制发展蓝图。依托针对移民新村的政策,村“两委”班子引导群众发展香菇大棚种植业与养殖业。有关部门向村民提供种植、养殖技术,帮助村民找销路。同时,村里盘活闲置资源,出租标准厂房、沿街门面、大型冷库以及流转村集体土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 震
校对 刘亚杰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