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目标明方向 真抓实干谱新篇——访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刘少宏


“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对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宏伟蓝图进行了进一步擘画完善,既契合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部署,又符合漯河发展实际,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工作、推动发展的重要遵循。”日前,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少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开区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对照九大重点任务和十二项重点工作,深入研究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提振经济的政策,锚定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目标,紧紧围绕“三区”功能定位,深入实施“双千亿”发展战略,奋力冲刺国家级开发区30强,全力打造支撑漯河高质量发展的“三区一高地”,在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中争一流、挑大梁、作贡献。
聚焦创新赋能,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把创新引领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持续深化与中原食品实验室的合作,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科创金融深度融合,发挥好利通科技、恒瑞淀粉、智能装备产业园等协同创新中心典型作用,带动一批企业向新发展,推动一批成果转化落地见效。进一步调动企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加大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国家级孵化器的创新创业功能,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创新平台,支持利通科技创建国家级工程中心;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联动,形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齐头并进、梯次发展的良好态势,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同时,加大招引培育行业领军人才、创新型科研团队力度,整合创新生态人才要素。
聚焦“一转带三化”,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工业立区”不动摇,深入实施“一转带三化”战略,全力推进智能化生产线改造、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创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三大行动”,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依托产业集群、产业链,分链指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引领、带动和赋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努力打造一流产业链群和产业生态。围绕食品、液压科技、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完善“链长 链主”协同牵引机制,全面延链、壮链、补链。发挥卫龙美味“链主”作用,推动休闲食品产业链强主链、拓支链;发挥利通科技“链主”作用,推动超高压流体产业链优老链、转新链,引进迈昇橡塑、金泰密封等上下游企业;装备制造产业延短链、接长链,推动正宇电器、中国电建扩建、汉默智能装备等装备制造企业入驻智能装备产业园。
聚焦招大引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地位不动摇,主动研判新政策新形势,识变应变,以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产业生态等为重点,在国际名企名品名牌项目、科技型项目、战新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未来产业项目等方面重点突破。加强与商务部亚洲司、欧洲司及省商务厅的对接,依托上级主管部门的行业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探索委托招商、基金招商、科技招商、市场化招商等新模式,盯紧美国亿滋、百事,法国达能,英国联合利华,日本日清,韩国希杰、好丽友,泰国红牛等国际龙头型、基地型重大项目引进,确保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个,项目投资150亿元以上。
聚焦重点项目攻坚,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统筹外部招引与内部培育,叠加“硬投资”与“软建设”,实施更多“老树发新芽”“新苗成大树”项目。强谋划,聚焦政策导向、主导产业、对外开放、新质生产力四个关键,抢抓食品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重大机遇,积极储备谋划“十五五”期间项目。强挖潜,在内生性挖潜上持续发力,坚定企业扩大投资信心,突出抓好卫龙四期、可口可乐罐装生产线、盐津铺子“一基地、两中心”、隆谷食品1000家实体店等项目,争取实施20个以上扩产增效项目。强推进,建立完善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指挥部 工作专班机制,实行总调度制、指挥长负责制、项目分包制、重大事项议定制等制度,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及时清除影响项目建设的各种障碍,集中一切资源力量,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并形成产能,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聚焦食品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打造国际食品产业新高地。围绕园区资产运营,采取靠大联大模式,与市城投集团合作,通过建立投融资平台公司,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建设,打造市场化运营的“区中园”,进一步提高融资能力,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加大与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农发行河南省分行对接力度,力争项目贷融资尽快到位。积极推动园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025年6月底前大头落地,具备项目入驻条件。进一步优化园区内的功能定位和板块布局,提升仓储、物流等公用设施水平,构建企业集聚、要素集约、技术集成的园区发展体系,增强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早日建成国际食品产业新高地。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勇力
校对 刘亚杰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