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维护群众财产安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高速发展,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犯罪发生率持续上升,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技术手段不断翻新,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出席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省政协委员陈超军提交了《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建议》。
陈超军建议:要紧盯源头防治,保障公民信息安全。公安部门成为标记诈骗电话的主导者和执行者,出现群众举报或者其他部门发现的诈骗电话,不仅要将号码提供给通信运营商,还要将号码所属人员归为警示对象。虽然很多诈骗电话由于群众的警惕性高暂时未造成重大损失,但公安机关应该借此机会通过通信运营商来提醒广大群众预防诈骗的出现。要加强对全省酒店、快递、保险、中介、房地产销售、车辆销售等行业公民信息安全监管,出台行业防止客户信息泄露规范,促进行业加强自律,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要加强监督检查和联合执法,定期对手机app公民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整顿,对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app运营商依法进行处罚追责。
要深入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防范意识。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广播、电视、社区公告、标语横幅、车载电视等,全覆盖、高频次加大反诈宣传力度,向广大群众揭示各种电信网络诈骗的类型特征、作案手法等,普及防骗反诈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作用,重点关注辖区内老人、青少年等易受骗人群,开展系统性、差异化宣传教育,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全面增强群众防范意识,共筑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牢固防线。银行机构和通信运营商要严格落实银行卡、手机卡实名制及银行卡限卡令等规定;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有关证据固定、提取以及资金止付、账户冻结等工作,引导受害人在第一时间通过技术方式冻结涉案账户,最大程度降低损失。网监部门要加强网络监管,对公民的个人信息采取严格保护措施,从源头上对网络犯罪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管制。政府相关部门要组织开展防诈骗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乡村等活动,教育引导群众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全民防骗能力。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勇力
校对 刘亚杰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