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三农”工作缘何频登央媒

12月20日,《人民日报》3版头题刊发《真抓实干,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文章,其中提到漯河——河南省漯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云少华说:“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激发农民主动性,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更美丽更宜居。”这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漯河来说,进一步提振了信心、鼓舞了士气、激发了斗志。
其实,细心的读者发现,近段时间央媒多次点赞漯河:12月19日,央视《24小时》报道漯河返乡“头雁”带富村民的事情;12月6日,《人民日报》2版头题刊发报道《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点赞漯河市郾城区推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给监测户翟秋来一家带来的实实在在红利。
…………
点赞绝非偶然。回望2024年全市“三农”工作,答案渐渐明朗。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了“三农”领域重点工作,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为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画出明确的“路线图”。
一个地方的发展,既要具有战略思维,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又要具有民生情怀,尊重民意、科学决策。
我市坚持对标对表,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聚焦高质量、奋勇争第一,全力推动“三农”领域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舞阳县北舞渡镇,农技人员操控无人机对玉米进行飞防作业(资料图片)。焦海洋 摄
今年1月11日,我市召开“三农”工作谋划会,研究谋划2024年“三农”重点工作,明确要求“三农”战线干部要深入学习、研究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盯中央、省委有关政策变动,积极汇报沟通,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按照主题教育要求,大兴调查研究,深入践行“五群工作法”,通过“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进村入户,与农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在线调查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需求,摸清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
随后,各部门按照“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要求,树立“开局即冲刺、起步即决战”理念,奋勇争先、守正创新、凝聚合力,共同推动“三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圆满、超额、高质量完成。
一年来,全市“三农”战线广大党员干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分解,一件任务一件任务落实,精心耕耘“三农”沃土,收获累累硕果。
我市牵头承办了2次全国现场会、8次全省现场会,在全国农田沟渠整治和平原涝区治理工作部署推进视频会上,我市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做典型发言。《人民日报》头版报道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河长制省级综合考核位居全省第四。今年10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豫农优品”智能数字化展馆,已实现销售额3000余万元。前三季度,全市肉类总产量、生猪出栏、家禽出栏三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位。宠物产业规模全省第一,产品涵盖宠物主粮、零食、保健品等1000多个品种,今年产值可实现15亿元,宠物经济已成为我市畜牧业发展新名片。
聚焦巩固提升,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我市在全省2024年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培训会上作典型发言,“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水、兜底保障持续巩固。
聚焦头等大事,坚决扛稳保供责任。今年我市夏粮总产112.58万吨,平均亩产509.37公斤,居全省第三;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聚焦全链发展,持续壮大乡村产业。深入推进“三链同构、农食融合”,临颍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农业农村部绩效评估、位列全国第九。召陵区青年镇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我市总数达到4个。召陵区入选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创建名单。
聚焦“千万工程”,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我市在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全市农村垃圾有效处理率达100%,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高质量完成户厕改造7975户,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聚焦增收致富,扩宽农民收入渠道。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946.1元。
农业强,升级换代日日新;农村美,和美进步月月好;农民富,稳步增收年年旺。
放眼望去,在漯河这片土地上,一项项特色产业正茁壮成长,一座座村庄正展开美丽画卷,一张张笑脸正诉说幸福巨变……
文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鹤琦
图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焦海洋
校对 王培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