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积极建言献策 助力文旅产业发展

近年来,文旅产业逐渐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今年政协会议上,多位市政协委员持续关注文旅产业,为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随着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已成为各大景区常态化应用技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激发了文化创新活力,更为文旅市场繁荣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市政协委员徐晓伟建议,要打造一体化智慧旅游平台,逐渐实现文化旅游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安保、智慧营销。要建设漯河数字文旅品牌,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许慎文化、小商桥文化、贾湖文化等资源,融合文化馆、图书馆、乡村旅游等,将实体文旅资源转化为数字文旅资源。要整合全市旅游产品线上线下资源,实现全市旅游数据共享,延展“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全域智慧文旅链条,最终实现“一部手机游漯河”。
市政协委员常国庆认为,促进文旅发展,要拓展旅游产业链条。开发具有漯河特色的旅游商品,如结合临颍南街村红色旅游、小商桥历史文化旅游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推出具有漯河特色的美食,打造美食街区和特色餐饮品牌。发展旅游住宿,建设一批高、中、低档相结合的旅游酒店和民宿。打造旅游打卡地,鼓励企业和个体户从点滴做起,用创意发展“眼球经济”,将地摊变成打卡圣地,将院落改成餐厅、茶室等。
我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文化和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将极大促进旅游业发展。市政协委员孔小强建议,借鉴外地经验,着力开发实景文旅项目,创新沉浸式、剧场型等参与性强的演出项目,推出“跟着演唱会去旅行”等系列产品,不断完善和拓展演出场馆类型和数量,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场景。同时,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产业合作机制,优化“文旅 商业”模式,提升文旅商融合水平,打造综合型、流量型文旅商综合体项目。深化“文旅 教育”模式,推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研学线路、品牌课程以及配套产品,寓教育于文旅之中,打造集教育、体验、旅游于一体的研学基地。
作为首家中国食品名城,我市发展工业文化旅游有着先天优势。市政协委员李超建议,整合食品工业优势资源,高规格建设中国食品名城品牌馆,打造集食品品牌展示、产品展销、对接合作、集散交易、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大型食品交易游览中心,探索多元化交易服务和游客服务模式,打造跨界融合发展新标杆。持续完善提升工业旅游点位的游客中心、智慧旅游系统等基础设施,利用vr、ar、ai等,推出“云参观”“云看展”“云购物”等线上互动体验场景,开发与企业自身品牌相关的纪念品和特色产品,真正打通“工业 美食 文化 旅游 文创”新赛道,使游客获得“可游可赏可消费”的参观体验,让“工业遗迹”变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玲玲
校对 冼 薇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玉冰